又到四年一度, 足球世界盃的時刻,我是足球的門外漢, 和大多數的台灣人一樣,只有這一個月的時間會關注這個大拜拜, 自稱喜歡足球。
對足球了解有限, 還好手邊有本 《瘋足球,迷棒球》參考, 搭配棒球的視角來聊聊。
一、世界性的足球, 美國色彩的棒球
很多人的疑問是為何足球可以讓全世界的球迷(和世界盃期間的非球迷)熱愛與瘋狂, 而棒球卻只能風行於美國為主的幾個地區?
近代足球的規則與制度起源於19世紀中期的英國, 而棒球脫胎於英國板球, 但早期的成熟與發展完全在美國。
19世紀末, 足球隨著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軍事及文化勢力, 散播到全球。而棒球只在經濟文化方面與美國較有密切關係的國家(中美洲、日韓和台灣)風行, 以古巴而言, 雖是長期和美國對立的共產國家, 但地理上接近美國且鍾情於美國文化, 所以仍成為棒球強國。
20世紀身為世界超級強國, 美國的足球即使再努力, 也很難在群雄中脫穎而出, 故習慣第一的美國人對其興趣缺缺。在美國的四大職業運動(棒球、美式足球、籃球和冰上曲棍球) 都有濃厚的美國色彩, 作為民族的大熔爐, 磁吸各國的好手, 媒體與球迷都是大美國中心。即使其他國家也有職業球隊聯盟, 但仍以美國為最高殿堂(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年度總冠軍戰就自稱為世界大賽, World Series, 美國人不認為王貞治是世界全壘打大王)。
美國人甚至將自己的美式足球叫做 Football , 而將足球另稱為 Soccer 。
足球的進入門檻, 無論是對於球員,觀眾或設備, 都較棒球低, 也是足球普及世界的重要因素。基本上知道自由球、角球、12碼罰球, 再加上何謂越位, 就可說看得懂足球了。但若對一個完全沒接觸過棒球的人, 邊看邊解說十整場球, 也不一定能登堂入室。
二, 開放的足球和壟斷的棒球
棒球向來被當作一個事業。而足球隊老闆則通常更著眼於社會和政治目標。
職業棒球在美國是壟斷性的, 是少數不受反托拉法規範的產業。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就那30支球隊, 其他人即使組成再強球隊, 若無所有球團的許可, 也無法進入聯盟。新人也要在30支球隊架構下的小聯盟(1A、2A、3A)努力往上爬。
而世界的職業足球是開放性的, 只要有能力就可組成球隊, 參加各國的分級聯賽, 再由升降級制度攀登頂峰。升降級制度表現出足球聯盟的包容性。各級聯賽表現最差的球隊在季末會被下降一級, 而由次級最佳的球隊遞補。
棒球球團因壟斷都獲利頗豐, 球員的薪資與流動, 媒體廣告都掌握在大聯盟官方與球團手中, 雖然有球員工會和嗜血經紀人, 但也只能在大聯盟的框架下, 做有限度的抗衡。而足球的獲利性低, 除了傳統豪門強隊, 有穩固的觀眾基礎, 才能不虧本。至於足球員的轉隊費制度, 如何保持各隊戰力平衡, 媒體轉播權利金等, 我還不甚了解, 不敢妄言。
三,國仇家恨與商業掛帥
基本上棒球是美國人打給美國人看的, 在上帝的祝福下, 大家同屬一個不可分割的國家, 即使有洋基紅襪等世仇之戰, 也只是炒作以增加票房收入。
而足球牽扯到狂熱的民族主義和區域衝突。
最有名的是西班牙甲級聯賽的兩支豪門隊伍: 皇家馬德里和巴塞隆納, 因加泰隆尼亞的獨立運動, 兩隊的碰頭是國家大事, 不只是足球, 而更有濃濃的政治、族群與世代的恩怨。
20世紀中期, 南美的獨裁政權(如巴西、阿根廷), 為急於淡化壓制人權與經濟惡化的事實, 屢次將球場的榮耀占為己有。
1969年,宏都拉斯與薩爾瓦多的世界盃資格賽成為導火線, 爆發軍事衝突, 死亡超過三千人。
足球的擴散與它被當作政治工具和暴力猖獗, 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相對地, 棒球局限於美國, 反而獲益。
為了讓足球洗刷惡名, 能藉由「足球」促進世界大同, 2001年, 足球獲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可惜最後輸給了「聯合國」。
台灣的三級棒球到美國打所謂的世界錦標賽, 勝敗也曾被視為國家榮辱。不過當時美國人把青少年的球賽視為社區型的聯誼活動, 不會有激烈的民族愛恨情仇。
四, 足球與棒球的其他觀點
舉凡身體接觸的運動, 裁判自由心證的空間會越大(想想籃球吧!)。棒球未列入和後來被排除在奧運項目, 除全球普及度外, 另一說法是好壞球判定與上壘的成敗受裁判的主觀影響太大。現代棒球在高科技的輔助判決下這因素應可排除。但我認為足球賽受裁判的影響更大。假摔、非法鏟球、 黃紅牌的判決皆可影響一場比賽的勝負。而高科技對這些判決的模糊地帶能幫忙的有限。
棒球因為是封閉性的, 九個防守位置各有不同的技能,在近一個半世紀的歷史, 累積了無數千奇百怪的紀錄, 可增加看球的樂趣。而足球相對單純, 就是一個門將加上十個非門將(後衛可衝到前面去射門呀!)。但從整體的佈陣、個人的技巧、勝敗的高度不確定性都增加了看門道的樂趣。
棒球讓人緊張到坐立難安處是投打對決的空氣凝結, 而足球是大軍壓境的流動逼迫。
棒球因節奏緩慢, 在美式足球和籃球等其他運動的排擠效應下, 年輕觀眾逐漸流失。而足球在全球化和媒體網路的助威下, 定能越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