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美國職棒大聯盟(MLB)轉播常出現的場景
- 二壘有跑者,一壘空著,輪到強棒打擊,守方教練向主審打個招呼,投手一球都不必投,主審手一揮,打者直接跑向一壘......
- 高飛犧牲打擊出,壯碩的跑者衝向本壘,捕手不在本壘板前紮穩馬步守住最後城池,而蹲在跑者必經路線的一旁準備接球刺殺......
- 跑者滑向本壘,捕手接球後順勢刺殺,主審雙臂急伸,SAVE,得分,觀眾狂吼,等一等,電視鏡頭帶向守方總教練,已在打電話問改判成功率,等了幾秒後,請求輔助判決,工作人員拿個耳機給主審,主審等待紐約大聯盟總部的審判結果,全場屏息以待......
這真的是我看了三十多年的美國職棒嗎?
所有事物都會與時俱進,超過百年歷史的MLB的規則也常調整,但我這個頑固保守派還不能完全接受這些改變。
故意四壞時,投手不必再丟4個壞球
先說故意四壞(IBB),為了加快比賽的節奏,省掉投四個當然壞球似乎對雙方球員、教練、裁判都有好處,但我就是認為這會造成球賽殘缺不全。一場球賽就是一個故事,需要娓娓道來,有因有果,加油添醋固然不好,偷工減料更會失了原味。
當故意四壞的時機,常是比賽勝負的關鍵時刻,手一揮就上壘了,情緒醞釀不足,壓縮了緊張的氛圍,也讓主播和球評減少了發揮打嘴砲的時間。
依統計,開始新制度的2017年,2430場例行賽共發生970次IBB,平均每場發生機率為40%,每次平均節省38.8秒,換算起來平均每場節省15.52秒。一場棒球賽將近三小時,何必在乎區區十幾秒呢?
根據評論家Devan Fink在2017球季開打前在Twitter的線上調查,有74%的球迷反對改變現狀。我沒找到目前實施新規則2年後的調查數據,不知球迷現在是否已(無奈、麻木)適應了,反彈沒那麼強烈了呢?
IBB 的發生次數已逐年下滑,2018年平均一場比賽有已0.19次,就是說五場比賽出現不到一次。我想可能是全壘打的產量增加,而且會提高下一位選手的腎上腺分泌,多送一個壘包就多一些損失。(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 Astros Record-Low Four Intentional Walks in 2018)
波西條款-本壘防衝撞規則
2011年5月25日,一個本壘攻防,讓舊金山巨人隊的明星捕手波西被強烈衝撞,左小腿骨折、3處韌帶撕裂傷,開刀造成整季報銷。
2011/5/25,波西受傷被抬下場
修訂之初,小熊鬼才教頭梅登(Joe Maddon)就很不爽因人設事,百年來的MLB,每天賽事中的衝撞那麼多,就因為波西較大牌而需改變規則,梅登的怨言引起相當多的討論。
站在保護球員的立場,尤其聽到哪個明星球員因而受傷必須調養一段時間,我會於心不忍,當然表面上會肯定這個條款的修訂。
但本壘衝撞,尤其是兩個壯碩的身軀互撞,男子漢的對決,讓人熱血賁張,是棒球最吸引人的畫面之一。長此以往,棒球運動變得越來越溫和,相較於美式足球,被譏為娘娘腔的運動,難道這不是球迷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嗎?
但本壘衝撞,尤其是兩個壯碩的身軀互撞,男子漢的對決,讓人熱血賁張,是棒球最吸引人的畫面之一。長此以往,棒球運動變得越來越溫和,相較於美式足球,被譏為娘娘腔的運動,難道這不是球迷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嗎?
即時重播(Instant Replay)輔助判決
2010年6月2日,一個明顯的誤判,毀了一場完全比賽。因為這個事件,促使MLB加快腳步在2014年擴大即時重播輔助判決的使用範圍。
九局上半二人出局,再一個人出局就是場完全比賽。5:32 處,很明顯的一壘封殺,裁判卻喊 SAVE。苦主是底特律老虎隊先發投手賈羅拉加,一個平凡的球員,因此名留棒史,因為這場被沒收的完全比賽比真正的完全比賽更讓人印象深刻。(在大聯盟過去超過130年的歷史裡,只出現過23場完全比賽)
重播輔助判決是以紐約大聯盟總部的人員來做判定,畫面也會同時分享到比賽現場,負責監看比賽的人員將透過耳機,將結果告知主審做最後判決。
裁判靜候紐約MLB總部傳來的訊息
根據統計,2018年即時重播有1409次(含季後賽,幾乎每2場球賽就有1場會使用),改判了585次(41.5),挑戰成功比例可說很高,證明人為的誤判是正常的,即時重播對於比賽的公平性很有助益。
網球很早就使用鷹眼來協助判斷球是否出界。上個世紀八零年代的網球名將--火爆浪子馬克安諾常為了界外球的In or Out判決向裁判大吼大叫。在鷹眼出現後有人問他,比賽是否更公平了? 但馬克安諾回答說,這樣就大大減少比賽的樂趣了。
許多人會認為輔助判決無異是在挑戰裁判的權威,更有人(包括我)認為誤判是比賽一部分,怎可以用冰冷冷的科技來掩蓋人性呢? 即使人的判斷有缺陷,難道不能稍微容忍嗎?人為的灰色地帶爭議,不也可增加茶餘飯後閒聊的題材嗎?
輔助判決所耗費的時間平均近2分鐘,比投四顆壞球多得多,更嚴重影響了比賽的流暢性。
(反對即時重播的文章之一 Baseball replay is horrible. Here’s how to fix it. )
何謂傳統? 有必要堅持嗎?
現代的棒球和原始棒球大大不同了,主客觀環境都在改變,球場風貌也因之不斷變化。
以球員本身而言,以前若有投手投出超過時數100英里的球就是新聞了,現在的終結者可是動不動就可飆出來。以前的投手可以投長局數,完投完封是家常便飯,但以現在投手的分工狀況,能投超過七局就很少了。
客觀環境來說,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分析打者的習性,防守布陣已是各隊總教練的武器了。娛樂方式的多元化,相對冗長沉悶的棒球比賽漸漸流失了觀眾。
MLB官方在商言商,為了他們分析出的最大收益來更改比賽規則似乎無可厚非。但他們違背傳統的作法,試圖吸引那些永遠不會看棒球比賽的人,是否會惹惱忠誠的棒球迷呢?
百年的棒球有很多傳統,但身處不同時代,不同區域,每個球迷有自己對棒球的想像,變革的接受或排斥,心中自有一把尺。當美國聯盟採用指定打擊時,那個時代的傳統派必定群起撻伐,但相對是新生代的我而言,美聯的指定打擊制度已是我的傳統。這幾年國家聯盟也要採用指定打擊的傳聞盛囂塵上,現在的我是非常無法接受。但若國聯也採行了,多年後的球迷會認為投手天經地義只需認真投球,拎起棒子上打擊區是不可思議的。
那我這個頑固保守派有什麼傳統是該堅持的呢? 只好說保持一顆熱愛棒球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