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4日 星期日

霹靂布袋戲進軍Netflix(一) : 【布袋戲與我】

台灣的霹靂布袋戲進軍全球最大的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7月12日正式上架,預計上、下2季共43集,不禁讓我回顧自己的布袋戲墮落史。



小時候開始有印象看布袋戲,是廟埕和河床的野台戲。因為我的農曆生日是媽祖誕辰的前一天,所以我家附近媽祖廟的布袋戲常是在那天開演,順便幫我慶生。那時年紀小,喜歡在戲棚下鑽來鑽去,或從戲棚側邊專注的看師傅操弄木偶。

美濃河床的野台戲(孔邁隆教授 Myron L. Cohen 約拍攝於1964年)

布袋野台戲,面對戲台右側的小朋友,是否也像當年的我喜歡側面看師傅操偶?

大約在我幼稚園時期,電視開始播放布袋戲(1970年),當時的我也算是雲州大儒俠和六合三俠傳的小小觀眾。雖非鐵粉,但藏鏡人、祕雕、怪老子等人的形象至今仍記憶猶新。在傳統的客家庄長大,布袋戲和歌仔戲是我學習閩南語的重要來源,也算是與魔幻世界的初次接觸。

早期我喜歡的人物之一,六合三俠傳的祕雕

後來和布袋戲脫離了很長一段時間,期間只偶而聽到素還真和葉小釵等人名號,不清楚他們和史艷文有何關係。直到2000年左右,霹靂布袋戲從VHS錄影帶轉為VCD,當時我是公司唯一會CD燒錄的人,霹靂布袋戲迷的同事每週定時把剛租來的CD片交到我手上,再由我分享給多人,自己得到的小報酬是留下一片,一直到2006年外派國外為止,每週引頸企盼新片的到來,這樣過了六年多的霹靂人生。

早期布袋戲班很多,以李天祿和黃海岱最負盛名。尤其位於雲林的黃家,由「通天教主」黃海岱開始,黃俊卿和黃俊雄兄弟接棒,再傳承到黃強華這一代,是接續和發揚台灣布袋戲文化最重要的家族。

李天祿(右)和黃海岱,李天祿於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等電影客串阿公

黃俊雄幾乎是近代布袋戲的代名詞,他掌中的史豔文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前輩們改良傳統布袋戲為金光布袋戲,劇情不限於教忠教孝、刀客劍俠,更多是怪誕陸離的奇想,另外在戲偶造型、舞台效果、配樂等,都加入了許多不同元素。而黃俊雄將金光布袋戲帶入電視,結合影音聲光效果,造成轟動,甚至讓台灣社會「士農工商」停擺。

黃俊雄的電視布袋戲或因台灣大環境改變,或因政府有意無意的打壓,逐漸沉寂。而下一代的黃強華和黃文澤兄弟於1988年創建了「霹靂布袋戲」。當時他們順應錄影帶市場的興起,戲偶加大和服裝的精緻化,並加入電影拍攝手法和動畫特效的應用,掀起另一波布袋戲旋風。

台灣布袋戲第一家族

黃俊雄對霹靂的改良頗不以為然,初期還以顧問性質幕後指導,後來發現兩個兒子越發「背離傳統」(傳統是由誰說了算呢? 當初金光布袋戲也是背離傳統呀!),於是讓心愛的第一男主角史豔文被賜死退場,由新一代的主角素還真取代其地位。

1989年霹靂至尊,史艷文被素還真輕鬆秒殺,一代大俠被草草收場,只能令人感嘆一山不容二虎!

霹靂布袋戲從1988年的『霹靂金光』到2019年6月播畢之『霹靂魔封』為止,31年共計播出了2401集。我大約從2001年的『爭王記』到2006年的『霹靂皇龍記』共17部590集,每週看2集,是我最長的追劇紀錄。

那段期間,正當網際網路開始蓬勃發展,除了霹靂官網資料逐漸豐富外,也關注很多戲迷們的討論區,對『爭王記』以前的劇情脈絡和主要人物歷史有更清楚的認識。2006年底後不在台灣一陣子,沒了「貨源」,就順勢斷了戲癮。這十幾年已經不追劇了,偶而上網看看霹靂世界的發展,關心一頁書青陽子劍子仙跡等我喜愛人物的「近況」。

一頁書與劍子先跡

每個年齡層對台灣的布袋戲有不同的情感。我的上一輩可能對野台戲時期拙樸的劇情和維妙維肖的戲偶動作多所懷念。我的下一世代在多元化的影視環境成長,霹靂公司因應需求,結合COSPLAY活動、文創商品、電玩遊戲等,已建立了一個特有的布袋戲產業。我這一代的戲迷經歷了傳統,改良、進化等過程,也算幸運了。

素還真的 COSPLAT

霹靂布袋戲除了固定的劇集外,也曾往電影進軍,但不是很順利。傳統布袋戲已式微,霹靂人口在黃家數十年的深耕後,雖有成長,但畢竟是「小眾文化」。推展到國外,包括非閩南語的華人區,受限於語言文化、娛樂習慣等因素,談何容易。看到霹靂進軍Netflix的消息,除祝福霹靂公司成功外,更希望未來台灣布袋戲的名聲可比擬『權力遊戲』、『紙牌屋』,或打造一個追上「漫威宇宙」的「霹靂宇宙」。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