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

巴赫、卡薩爾斯和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二)

接續前幾天的PO文,繼續探索《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和卡薩爾斯。

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薩爾斯 ( 1876 ~ 1973)


卡薩爾斯在他的自傳「白鳥之歌」描述了邂逅組曲的過程。大師13歲時(1890年)在巴塞隆納就讀音樂院,下課後到一家咖啡館(Pajarera)演奏賺生活費,當時他已把能取得的專給大提琴演奏的曲目都練熟了,正為了無新曲而苦惱。有一天他的父親從家鄉來探望他,帶他到市區買了一把全尺寸的大提琴,並沿著巴塞隆納最熱鬧的蘭布拉大道 Rambles Regals SL往碼頭方向逛,駐足在安珀街 (Calle Ample)的一間二手書店。



卡薩爾斯在自傳裡說:「我開始瀏覽一綑樂譜。突然,我發現一疊破破爛爛的紙張,由於年代久遠褪了色。那是巴赫的無伴奏組曲,專門為大提琴所寫的!我驚訝地看著它們:『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心想在這幾個字背後藏著什麼樣的魔力和神祕?我從不曾聽說過這些組曲的存在,沒有人曾經跟我提起過這些曲子,包括我的老師在內。我忘了自己到這家店的目的,只是凝視那些紙張,撫摸它們,那一幕至今不曾變得模糊。」
13歲的卡薩爾斯買到樂譜之後,花了十二年的時間每天研究和練習,在25歲的時候才第一次公開演奏其中一首組曲。到他98歲(1973年)去世為止,這首曲子都伴隨著他,甚至和他的名字畫上等號。
既然有出版商曾印行組曲的曲譜,表示此曲還是有些市場價值。西班牙的巴塞隆納雖然不像維也納或巴黎是音樂重鎮,但在那兒也可找到不被人重視的樂譜。十九世紀的大提琴家們應該多少接觸過此曲,但真的是當作練習曲,不會像卡薩爾斯一樣窮畢生之精力去鑽研。
我的旅歐計畫還沒成行前,依據書中介紹到 Google Earth 過乾癮,尋找卡薩爾斯發現樂譜的二手書店所在的安珀街 (Calle Ample, https://goo.gl/AS1KFi)。《早安,巴哈先生》的作者也曾到這條街尋訪,"但是當我用一口破西班牙文跟這條街上唯一一家樂譜店問到卡薩爾斯的時候,卻像是在問起唐吉軻德的健康狀況如何一樣"。巴塞隆納的觀光單位要檢討一下了,還是巴塞隆納景點太多,留給音樂愛好者一點「私房」的空間?

我在Google Earth建立了和卡薩爾斯有關地點的圖層( https://goo.gl/qFnENj),有巴塞隆納地區和晚年流亡法國邊境的普德拉斯小鎮(https://goo.gl/TeMYiB),在閱讀文字和各名家拉奏的CD之餘,搭配地圖旅行,更增添一番樂趣。

巴赫、卡薩爾斯和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一)

近日閱讀上個月才上市的《早安,巴哈先生》中譯本,英文原版是由加拿大音樂評論家Eric Siblin於2010年出版,乍看中文書名,以為又是一本藉由巴赫音樂來做為心靈療癒的書,原本無法勾起興趣,稍加翻閱後,才知是『標題殺人』。
英文書名為《The Cello Suites: J. S. Bach, Pablo Casals, and the Search for a Baroque Masterpiece》,全書以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36段舞曲(6首組曲,每首組曲由6段舞曲組成)架構,使用交插的方式介紹巴赫和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薩爾斯的故事,以及作者探尋這首巴洛克時期傑作時的歷程。


會使用《早安,巴哈先生》這種文不對題的書名,可能是因為出版社即為『早安財經文化』,以出版財經書籍為主,我的書櫃上就有該公司的《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這次改走藝文路線,沖淡財經味,請了台中古典音樂電台主持人吳家恆先生翻譯。不知吳先生對本書的譯名,和小標(無伴奏......與我的音樂奇幻之旅)是否有過不同意見?
巴赫的生平和組曲的來由,平常接觸古典音樂的人應已耳熟能詳。卡薩爾斯的故事與他『發現』本曲的因緣,我看過卡薩爾斯的《白鳥之歌》自傳和DVD影片,所以不陌生,之前因為加泰隆尼亞的獨立運動,也PO過相關文章( https://goo.gl/Mk6Apq)。作者為深究本曲,還特地訪談了華爾特·尤阿興和麥斯基等著名大提琴家,由實際體驗學習和演奏本曲的名家講述,更具說服力。
卡薩爾斯在13歲(1890)時『發現』巴赫大提琴組曲,練了12年後(1902)才願意公開演奏。我好奇的是,之前的音樂界人士對本曲是何看法? 年代離巴赫較近的莫札特也許知道有本曲,但他對大提琴興趣不大,在他六百多件各式各樣的作品中,為大提琴量身打造的卻只一首大提琴奏鳴曲《低音管與大提琴奏鳴曲K.292》。貝多芬受巴赫的影響很深,大提琴曲目也不少,但他是不是也將其當作一般練習曲而已?

Pau Casals: Bach Cello Solo Nr.1, BWV 1007 (8.1954)


在本書中,我才知道舒曼於1853年左右曾改編本曲。“在舒曼來看,加上鋼琴乃是提供「和聲支撐」的一種方式,其目的在於讓音樂更豐腴,讓還不習慣聽獨奏弦樂曲的聽眾覺得音樂更加活潑?“ 所以連舒曼也不瞭解本曲自身就蘊藏了另一片天空?
作者訪談華爾特,他說在15歲(1927)時,“我把它當作練習曲來拉,一首一首分開來拉,......,誰敢把一整首組曲拿來拉“ ,但他聽過卡薩爾斯拉過整首後,這就像精神崩潰一樣,我回家之後開始真正練習巴哈的組曲,不想忘記我曾經聽過。“ 卡薩爾斯『發現』此曲之後,一代又一代的大提琴家,已將巴赫的大提琴組曲當作音樂生涯挑戰的高峰。
作者也特地到比利時訪談麥斯基,“這是我所拉過最難的曲目。它需要的專注和能量多到難以置信。這是為什麼我一場音樂會拉三首,要換三件襯衫-因為我全身溼透了,而不是因為我騷包。" 我有幸於2000年5月28日,在高雄文化中心聆聽麥斯基現場演奏本曲,現在還清楚記得至德堂空蕩的舞台,燈光聚焦在穿著騷包的三宅一生長袍的麥斯基,被評為「激動的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模樣。



 
2000年5月麥斯基到台灣演奏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宣傳單







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流浪地球》


春節以來,中國的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票房屢獲捷報,在許多不同面向的討論度也很高,無論是正反意見,都是對本片的肯定。

我開始會注意《流浪地球》,當然是因為本片是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劉慈欣是中國科幻第一人,地位堪比擬金庸之於武俠,他最經典之作《三體》,曾獲得有科幻小說界諾貝爾文學獎之譽的雨果獎。

《三體》早在2015年正式開拍,原計劃於2016年7月上映,當年被中國電影界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本片雖找了張靜初、馮紹鋒,唐嫣等不算小牌的演員參與,但投資公司與製作團隊都不強,無法駕馭宏大的故事情節,命運多舛,目前仍處於無限期延拍狀態。反而是中篇小說級別的《流浪地球》順利完成,後來居上,並造成轟動。要過乾癮可看神剪輯過的《三體》偽電影

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李永樂老師教小朋友認識比特幣

近幾年看了很多區塊鏈的資訊,對加密貨幣、挖礦、Hashcash 演算法等名詞還是一知半解,缺乏基本和具體的概念。
李永樂老師過年期間沒休息,繼續為我們這些『小朋友』上課,在短短2集共約半小時的時間,讓我們對區塊鏈這個可能改變現在和未來世界的技術,有了粗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