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流浪地球》


春節以來,中國的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票房屢獲捷報,在許多不同面向的討論度也很高,無論是正反意見,都是對本片的肯定。

我開始會注意《流浪地球》,當然是因為本片是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劉慈欣是中國科幻第一人,地位堪比擬金庸之於武俠,他最經典之作《三體》,曾獲得有科幻小說界諾貝爾文學獎之譽的雨果獎。

《三體》早在2015年正式開拍,原計劃於2016年7月上映,當年被中國電影界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本片雖找了張靜初、馮紹鋒,唐嫣等不算小牌的演員參與,但投資公司與製作團隊都不強,無法駕馭宏大的故事情節,命運多舛,目前仍處於無限期延拍狀態。反而是中篇小說級別的《流浪地球》順利完成,後來居上,並造成轟動。要過乾癮可看神剪輯過的《三體》偽電影
"硬"科幻電影不是天馬行空的倪匡式幻想類型,要有追求科學的準確合理性,在嚴謹的架構下,劇情可以自圓其說。此種類型之前幾乎由美國好萊塢壟斷,從《2001太空漫遊》、《星際大戰系列》、《星際爭霸戰系列》到近年的《星際效應》、《火星救援》等可為代表,而作為首部上影的中國硬科幻電影,全球都在關注。

根據這些天我所看的網路新聞,《流浪地球》的天文物理知識比《三體》簡單很多,主要是『引力彈弓』和『洛西極限』,好學的小朋友們可以看李永樂老師的講解( https://goo.gl/Y6UR3w、 https://goo.gl/S7h5kA ) 。


流浪地球中的“引力彈弓”效應是啥?李永樂老師教你如何逃出太陽系



《流浪地球》最大的硬傷:洛希極限竟是錯的!地球真會被木星撕碎嗎?


因為中國的崛起,中國和美國的競爭焦點已不在意識形態、人權等傳統問題上打轉,而是在全球貿易、議題主導權、到重返月球的太空競賽等全方面的挑戰。作為流行文化代表的電影工業,可在科幻類型有所突破,對大部分中國觀眾來說,充滿自豪,對未來可以信心大增。

而我也希望能早點觀賞本片,台灣礙於每年20部中國電影的配額,肯定無法在大螢幕放映。我較好奇的是本片對比於好萊塢的科幻電影,抽離了製作團隊,資金來源,和黃面孔演員,有多少中國的元素? 而不是單純的由"美國人拯救全人類"換成"中國人拯救全人類"。

在《三體》小說中,有文革的人性扭曲對女科學家葉文潔的影響,有《三體遊戲》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周文王和秦始皇等人物的描述,有羅輯和章北海、雲天明等幾位有別於西方英雄的形象。希望中國的科幻電影不要一昧對好萊塢致敬(抄襲?),從《流浪地球》開始,能走出一條不同的路,有明顯東方色彩的宇宙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